当前栏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 举行开题报告会

时间:2017-11-27浏览:743设置

1127日,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杨亦鸣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在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举行。


出席本次论证会的专家组成员有:全国政协委员、安徽文史馆馆长、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原安徽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专家组组长),原教育部语用司司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姚喜双教授,原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崔希亮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文学院顾黔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钱进教授。子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孙茂松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刘淑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庆荣副院长也出席会议。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杨通银教授和余光武副院长及部分教师也参加了会议。

江苏师范大学华桂宏书记代表学校对出席本次论证会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对杨亦鸣教授取得重大项目的突破表示祝贺,对专家们给予江苏师范大学和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崇高敬意。江苏省社科规划办尚庆飞主任对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成功申报表达了祝贺,同时对国家语委、兄弟院校长期对江苏师范大学和江苏省社科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首席专家杨亦鸣教授代表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和领导表示感谢,并就“《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课题的框架设计、研究思路以及课题研究的准备情况和安排等问题向开题论证会的专家组做了详细的汇报。汇报中杨亦鸣教授首先强调了《中华通韵》的编纂原则,一是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二是要有音韵学理的依据,三是要有创作实践的依据,四是要符合人的语感。其次,杨亦鸣教授详细阐释了《中华通韵》编纂的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必须以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语音为标准,而不能实行南北折合,古今折合;第二个层次以“十三辙”的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第三个层次以《中原音韵》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第四个层次以戈载《词林正韵》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第五个层次以“平水韵”同韵类聚关系为基础。

子课题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陈庆荣副院长汇报了普通话人群韵律识别认知心理实验的原理、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以此证明《中华通韵》韵部划分(特别是“一七、姑苏”分立和“梭坡、乜斜”合并)的合理性。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报告并进行了深入讨论。一致认为,“《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这一课题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既继承了传统,又做到了创新,有科学价值,将人文科学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同时,课题目标明确,设计框架宏大而有逻辑,论证科学合理,在子课题的安排上,有基础研究、部门研究,也有应用研究。  

专家组组长黄德宽教授对开题报告会进行总结,并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课题研究成果将作为国家标准发布,所以在确保学术成果没有瑕疵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在社会中推广,让大众接受该标准并乐意使用;二是列为项目预期成果的五个层次的韵书和后续的软件等要编好;三是这个项目有其独特性,可以应用到师范生及中小学相关教学中,在教学中开展韵文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实践,扩大韵文在创作实践中的影响。论证会专家组一致通过了“《中华通韵》相关问题研究、韵书编纂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的开题。  

开题报告会结束时,杨亦鸣教授代表课题组对各位专家和领导出席论证会表示感谢,同时表示,课题组会认真梳理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并贯彻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去,优质圆满地完成课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做出贡献。


同栏目信息

其它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