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

中心主任杨亦鸣教授情况



/_upload/article/8b/84/8630e9344f2d86371aa0ae06ad81/0c9f5256-fb60-4e1c-9bc2-bf5e384c7017.jpg

中心主任杨亦鸣教授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我国第一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至2013年担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为江苏省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院长,江苏省语言科学与神经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语言认知科学与文化艺术传承”优势学科负责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神经语言学)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社科重大和后期资助项目会评专家、组长,《语言科学》主编,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新加坡国立大学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Langu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ograph Series等编委等。

长期从事汉语音韵学、理论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透视分离法”被誉为“近代音研究的一项新方法”,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近年来主要致力于语言能力研究和神经语言学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课题等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Brain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中国语文》、《心理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百篇,被引用和评论达近千次,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各学科总共仅有20名左右一等奖)(2006)、二等奖(20092012),全国优秀图书奖(1989),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还曾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2013)和第二层次(200720021997)培养人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07)、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6),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2004)、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1995)、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等。曾多次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爱知县立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担任国际语言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大会主席等。

教学科研工作经历

198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历任江苏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其中:

2011至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9至今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语言科学学院院长;

2001至今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

1996-2013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

1995年至今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语言研究所所长;

1994-1996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

1990-1993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86-1989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

1982-1983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

1983-1986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1978-1982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



主要教学成果

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言及语言学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90年代中期开辟了以汉语为语料的神经语言学研究范式,2014年被遴选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批次培养对象,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社科名家。江苏高校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语言科学与神经认知工程”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江苏省优势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带头人、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汉语言”专业建设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语委重大招标项目10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教学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CSSCI来源期刊《语言科学》主编,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等多种国际核心期刊编委。其中:

一、主要教学成果

1)“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语言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排名第一;

2)国家级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2008,排名第二;

3)“神经语言学研究生‘立体协同、前沿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首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2014,排名第一;

4)“基于优势学科群的当代高师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1,排名第一;

5)“新时期强化高师学生语言文字素质培养的实施方案”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7,排名第一;

6)《语言能力训练(口语篇)》2014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获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主持;

7)《语言学概论》获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主编;

8)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师语言》,2013,主持;

9)新时期高师生语言文字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09-2014,主持;

10)大学文科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5,主持;

11)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教育部;

12)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2015,江苏省教育厅;

13)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32014,江苏省教育厅;

14)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汉语言”专业负责人,2012,江苏省教育厅;



主要科研成果

1)专著《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独立;

2)论文Developmental dyslexia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pulations: dissociating the effect of dyslexia from language differences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排名第二;

3)论文“语言的理论假设与神经基础——以当前汉语的若干神经语言学研究为例”第五届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9,独立;

4)论文“汉语话题句中语迹的神经机制研究”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4,排名第一;

5)论文“神经语言学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创新”,《中国语文》,2012,独立。